存量经济背景下,体育场馆应如何升级改造再利用

2020-10-20 13:46:53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2万亿元,其中,我国体育场馆、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设施增长速度达94.7%。《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超过1,100个,尤其在近年来中国积极承办大型赛事的背景下,大型体育场馆在未来将逐步从"增量时代"迈入"存量时代"。

不同于其它散点分布的"城市更新"诉求,大型体育场馆往往位于城市核心规划区,随着早期"城市更新"中钢铁厂区、工业基地、船舶航运码头等成片可再利用空间将愈趋稀少,大型体育场馆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空间,在优化城市建成空间及拉动区域整体焕新层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正因此,此类场馆核心价值的判断也应跳脱出单点开发运营思维,在"中观视角"指引下整体统筹考量场馆利用策略。

公益性与经济性在社群视角下的动态平衡

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场馆"伦敦碗"拆除5.5万个座位,改造为专用足球场,改造成本高达3亿英镑。2014世界杯主场馆巴西加林查球场看台底部出租用于政府办公室以分摊水电费用,中央场地沦为公交车站。

后赛事时代体育场馆的使用者不仅局限于专业运动员,而是肩负着满足更为多元市民需求的使命,但因"场馆使用效率低"、"改造/运营成本高昂"等原因让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可持续运营成为世界级的难题。延续仲量联行《城市更新白皮书》中所提出的 "社群视角",我们认为在赛后/非赛时实现其公益性与经济性的动态平衡应关注两大层面:

1.打造特色化场馆主题

场馆代表着城市独特的竞技文化,老特拉福德、伯纳乌、诺坎普等场馆都传承着主队长达百年的历史文化,是竞技体育迷们耳熟能详的"朝圣地"。对于中国大型体育场馆而言,应避免体育馆主题"千馆一面",塑造独特场馆主题,从城市片区发展目标出发制定场馆发展策略。

2017年完美世界于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电竞DOTA2亚洲邀请赛,邀请了来自各大洲12支顶尖队伍参赛,中国战队Invictus Gaming力克宿敌一举夺魁。作为第一次举办拥有国际影响力的电竞赛事,主体育馆1.5万人的容量依旧一票难求,"东体"也第一次成为了DOTA2爱好者心中的"中国圣地",成为中国电竞史上里程碑的存在。

2.培育场馆的客群粘性

城市是多维度的、动态的社群空间网络。通过链接社群需求,在体育馆内充分布局相关衍生功能,对接专业运动、大众运动、文化社交等多重功能,从而大幅提升场地使用效能,提升市民参与度,培育大众体育土壤。

2018年"水立方"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月光如水"探月展艺术季,吸引了近二十万观众现场参观,使得这座场馆的艺术氛围更加浓郁,场馆品牌价值和形象得以进一步焕新。同时,为满足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与服务于群众冰上健身和普及冰壶运动需要,改造后的"水立方"将在比赛大厅新增冰壶场地与地下冰场功能,大幅提升场馆赛事兼容性与群众参与性。

仲量联行中国区战略顾问部总监徐岱雄表示:"存量经济背景下,体育场馆的再利用肩负着加速区域再发展速率、助力城市重构社群关系的使命,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不能仅依靠'以商养体'模式覆盖运营成本,而是在多元业态组合下实现场馆可持续运营。我们参与的徐家汇体育公园运营提升策略中,运营策略的制定也是基于区域资源,创新打造潮流竞赛表演和复合配套功能形态,使 '八万人体育场'这一上海城市形象名片成为各类赛事与市民活动的综合活力核心,探索全新的体育场馆运营合作模式。"

关闭
精彩放送